段俊平个人专题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管理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的管理变迁

作者:段俊平时间:2018-05-17

 去年,由着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在各大卫视热播,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由张嘉译饰演的男主角白嘉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剧中,白嘉轩虽然并非政府官员,但却主宰着白鹿原大大小小的事务,无论发生什么事,村民都要请白嘉轩定夺,俨然是一位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望。《白鹿原》通过对白嘉轩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现象“皇权不下县”。

白鹿原.jpg 

《白鹿原》演绎了“皇权不下县”的“中国管理往事”

中国古代县以下管理主要是靠乡绅及族群里的族长来承担管理责任的,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的充分体现。《白鹿原》描述的就是中国宗法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走向没落的过程。剧中的白嘉轩、朱先生等人物就是乡绅阶层的典型代表,他们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带”和“连接器”,对维护专制王朝的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而乡绅阶层是实现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力量。

 白嘉轩

白嘉轩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定捍卫者 

乡绅源于古代科举制度

在隋唐以前,中国社会属于士族社会,由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和基层社会管理。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开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和地方管理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乡绅阶层正式诞生,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乡绅阶层主要来源于三类群体:在籍备考的读书人、回乡丁忧的在职官员、告老还乡的退休官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一定功名。 

乡绅负责文化教育事业

在各类小说、戏曲和影视作品中,乡绅常常被塑造为无恶不作的反面形象。例如,《儒林外史》中趋炎附势的张乡绅,鲁迅笔下凶残狠毒的丁举人..... 历史上,明代着名书法家,被誉为江南书坛领袖的董其昌晚年致仕后,欺男霸女、鱼肉百姓,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恶霸。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可见,当地百姓对他深恶痛绝。据史书记载,董其昌晚年回到家乡华亭县,强娶幼女,引起民怨沸腾,成千上万的当地群众把他的住宅围得水泄不通,并痛殴其家人,最后一把火将其住宅烧掉,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董其昌 

明代江南书坛领袖董其昌是历史上有名的“劣绅”

其实,历史上像董其昌这样的“劣绅”只占少数,大多数乡绅由于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他们不仅按照儒家的道德观念立身处世,同时还以儒家纲常伦理教化当地百姓,对维护地方稳定,促进基层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清末民初着名乡绅袁毓煌因感佩于清代武训兴学的义举,同时受到李大钊等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回乡兴办教育,实现以教育振兴中华的目的。袁毓煌回到株洲老家,倾其所有家产,筹资兴办了“株洲私立建宁小学”,也就是后来株洲第一中学的前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数易其名,校址几经变迁。然而,无论经历怎样的风云变幻,株洲第一中学始终肩负着教育兴国的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袁毓煌以一己之力兴办教育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深受当地百姓赞誉,被誉为“清苦的教育家”。

武训兴学 

武训兴学的故事家喻户晓

在历史上,像袁毓煌这样的乡绅数不胜数,由于他们深受儒家文化浸润,是饱读诗书的才学之士,一般都会自觉地承担起家乡文化教育的责任。他们将儒家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对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乡绅负责地方公益事业 

乡绅阶层是拥有一定功名的士人,他们即将进入官场,或者曾经是烜赫一时的朝廷官员,并且具有一定的物质财富,所以,他们在地方上通常具有一定的威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地方州县在从事兴修水利、架桥铺路、赈济灾害等社会公益事业时,一般都要得到地方乡绅的支持。

例如,清朝干隆年间,江西万载辛氏家族的着名乡绅辛金佑,因为有感于当地群众的劳作之苦,捐资筹建了大型水利灌溉设施“牟村堰”。据史书记载,辛金佑的这一善举得到了地方百姓的普遍拥护,在施工建设期间,他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都亲临施工现场,及时了解“牟村堰”的施工进展情况。然而,当“牟村堰”初次完工后,由于受到溪水的勐烈冲击,旋即遭到毁坏。于是,辛金佑再次捐献银两用于施工,最后,在乡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牟村堰”终于建成,为当地群众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江西万载辛氏家族为代表的乡绅阶层凭借自身所拥有的强大号召力,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封建王朝统治阶层中的“在野派”。

水利.jpg 

乡绅阶层一般都热衷于兴修水利、架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

除了从事社会公益和文化教育事业之外,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几乎都需要乡绅阶层的介入。每逢重要节日,他们要组织宗族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平时还要处理乡民之间的各种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遇到战乱,乡绅阶层还要负责组织乡民进行军事防御,例如,晚清时期的着名军事将领、乡绅阶层的代表人物江忠源、左宗棠、曾国藩等人,都是在居乡期间靠组建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

 左宗棠 

晚清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曾经也是一名乡绅 

乡绅阶层的没落 

乡绅阶层的命运随着近代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逐渐没落。进入近代以来,科举制度的弊端日渐暴露,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于是,清政府在1905年批准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奏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绵延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从此,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的途径彻底封闭了,大批居乡备考的读书人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乡绅阶层作为一个介于国家政权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特殊阶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举

科举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乡绅阶层走向没落

段俊平先生 书法作品订购及培训课程预约 电话:13366622604 京ICP备11048790号-2